清华大学本科和博士,英国华威大学博士后,牛津大学研究人员,清华大学副研究员,天津理工大学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教授。长期从事电子显微学与功能材料的亚原子构效基础及设计研究,推进发展原子/亚原子表征方法“原子的电荷解析”、“原子核的光学成像”和“原子分辨的工况原位电镜”,并将相关结果成功应用于发展锂离子电池、二氧化碳发电储电装置、绿色电催化制氢、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等零碳减碳能源与半导体芯片解析。以第一/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77篇,其中,在一区期刊上有56篇,包括Nature Materials 1篇(该文构建的数据库被Nature Materials邀请的加拿大科学家评价为单原子的“the largest reported library”,其亦认可该数据库揭示的单原子设计原则为“unified principles”)、Nature Energy 1篇、Nature Commun. 8篇、Adv. Mater. 4篇、JACS 1篇、Angew. Chem. Int. Ed. 4篇(其中一篇入选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选的“201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发展原子核光学成像的工作被《中国科学》杂志社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学术媒体上评价为“100多年来……首次成功”。截至2022年6月,论文的他引次数共13712次,H指数为70。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
个人荣誉: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入选者,国家级青年特聘专家,科睿唯安SCI全球高被引学者,深圳鹏城孔雀计划特聘A岗专家。
学术兼职: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和“氢能技术”重点专项会评专家,“全国创新争先奖”会评专家,国家基金委评审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评审专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项目情况:
曾/现主持国家基金委项目2项、国家级青年特聘专家项目1项、全国百篇优博1项、天津市科学基金2项、上市半导体公司横向项目1项。
论文情况: